找到相关内容308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法脉及开悟诗(2)

    眼暗面皱发白。及身。悲爱缠绵。眼中流泪。心里慞惶。一无所据。不知去处。到恁么时节。整理手脚不得也。纵有福智名闻利养。都不相救。为心眼未开。唯念诸境。不知返照。复不见佛道。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。或...若逢著。即举似和尚。祖曰。甚么处得这消息来。曰某甲罪过。祖曰。却是僧罪过    野狐禅公案怀海禅师每上堂说法。总有一老人。随众听法。一日众退。唯老人不去。师问。汝是何人。老人曰。某非人也。于过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3851721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

    也就是思惟生死流转的过患及其原因。在解释、集二谛之前,先行论究先次集次灭后道之讲说次第的意义。思惟谛分为思惟生死总与思惟生死别二项。思惟生死总的内容又分思惟八(生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...》将其局限于中士道的观点不同。   接下来论说谛。具体来说有对于外物关系所引起的“所求不得”;对于社会关系所引起的“怨憎会”、“恩爱别离”;对于身心所引起的“生”、“”、“病苦”、“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751764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㈡

    充满的“三界”(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,即众生生死轮回之处)。如《心地观经·序品》谓:“了达界如火宅,八充满难可出。”八,指众生八基本的苦难:生、病苦、死、求不得、爱别离、怨憎会和五阴...比丘尼】《魏书·释志》谓:“比丘为行乞,妇人道者曰比丘尼。”比丘是梵语bhiksuni的音译,意为“乞土女”,佛家指年满二十岁,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。比丘尼的具足戒比比丘要多,有三百四十八戒,通常举其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751785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3)

    是众生最大的烦恼,也是轮回的根本,更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,包含、病,在人生“八”□之中即占了一半。佛法教我们要认识生死,就是要我们改变消极的的看法,透过修持,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死,处理生死,乃至解脱...进而珍惜生命的可贵。   [注释]   □即生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及五蕴炽盛。   □□受胎,谓识托母胎之时,在母腹中窄隘不净;□种子,谓识托父母遗体,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,不得自在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551968.html
  • 古奥义书(Upani.sads)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

    的存有随而终止,而生、、死也因而终止。这即是的终止(灭)。[39]因此,吾人应致力于守护六种感官、六种感官与客体的接触,以防止心灵受到污染。否则,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,而也仍将持续。[40]  ...有),因生命存有而诞生生命(jaati,生),因生命诞生而有死(jaraamarana)。这种相互关系说明忧苦、悲伤如何产生。这即是的产生。逆向顺序,亦即,当若无生命诞生,则不会有死的问颐,若无...

    林煌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052384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“十六字”纲领

    都在哭,没有笑的,可见那个日子不好过。还有一层很重要的道理,佛经上说:“生为本。”我们这个躯壳是一切的根源,病、、死,种种苦难都因它而来。  --在座的诸位六十岁以上的同修都能体会到。  ...,持戒修行,净化身心,才能了生死,出轮回。同时告戒行人,纵使得到神通,一有贪著,便会受害。这是我们应该牢记和遵循的。  第四类,为了修来世,想下辈子过好日子,享点福。这些人感到人生太,实在不想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152926.html
  • 三藏结集

    说:‘汝等比丘当知有四圣谛,云何为四?所谓苦集灭道圣谛。云何苦圣谛?谓生、病苦、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。若略说者谓五趣蕴,是名为。云何苦集圣谛?谓喜爱俱行随处生染,是名为集。云...:“一切诸行剎那灭,从生至尽皆归,但是凡夫虚妄计,作者受者悉皆无。”第三道水流所示偈颂为:“智者心常不放逸,于诸善法速修成,容华年命并皆亡,恒被无常所吞食。”第四道水流所示偈颂为:“我今稽首佛弟子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1753036.html
  • 与禅无关

    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盛阴。集谛是说造成人生世界苦痛的原因,即由烦恼而造业,由造业而招惑。灭谛是说解脱苦果的可能,明了集谛之理,断除烦恼之业,即可脱去众。道谛是说道...莫明其妙。禅者悟道,没大没小,师傅可以骂弟子,弟子可以打师傅,师傅非但不会怪你,还会夸你,实在是一点“规矩”都不“讲”了。如果让孔夫子看到了,一定会皱眉头的。 苏东坡写过一篇《日喻》,文曰:“生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5253521.html
  • 论解脱

    的“此在”)与由之而来的解脱之道。   第二节 自我的考察   生、死、病苦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所求不得、略五蕴炽盛。5当对现实的生命产生痛苦的感受并进而萌生“出离心”时,佛学作为...拭目以待)。   第三节 现实生命的流转与还灭   一旦深切地了解到无能观之人与所观之法时,便开始其因我执而为恼所束缚之生命的松绑过程。而这关于痛苦之所由以及其解脱的过程,即“现实生命的流转与还灭”...

    赖惠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0354307.html
  • 佛教问答750题(1)

    受苦者不怨尤;知有果,则为善者劝,为恶者戒。  56.问:何为四谛?  答:一曰谛,二曰集谛、三曰灭谛、四曰道谛。谛者,详审之言,真实之法也。  57.问:何为谛?  答:佛说有八种,弥纶世间。一曰生、二曰、三曰病苦、四曰死、五曰爱别离、六曰怨憎会、七曰求不得、八曰五阴炽盛。  58.问:世间岂无乐事乎?  答:乐亦是。盖世间之乐,常易坏灭,乐坏灭时,其倍盛。乐为因,是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2254323.html